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一名内江消防老兵的灾区七十小时
一名内江消防老兵的灾区七十小时
更新时间:2013-05-08 11:54:59
据四川内江消防消息,“灾区回来已经是第三天,灾区的草木山水、环生险象,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从内江到芦山,从芦山到宝兴,一路走来满是感慨。感慨官兵们的英勇无畏,为了营救被困群众,他们孤军深入,奋不顾身;感慨灾区群众乐观感恩,他们将自己家中为数不多的粮食送给子弟兵……”4月26日,邹兴连在他的日记上记下芦山抗震救灾感受。
邹兴连,四川省内江市公安消防支队政治委员,一位有着近三十年兵龄的消防老兵。“4.20”芦山地震发生后,身患高血压的他,在四天内休息不足十个小时,往返灾区一千余公里;为了挺进“孤岛”宝兴,他冒着余震危险,带领官兵负重50余斤徒步55公里。
在四天的救援行动中,邹兴连带领的50余名内江消防官兵,先后深入芦山、宝兴2个县4个镇13个村开展搜救行动,疏散人员178名,抢险灾区群众财产价值30余万元,开展送水、发电、维修等便民服务40余次,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他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诠释了一名当代消防军人的责任和担当,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出一位共产党员的风骨和消防老兵的品质。
余震中,他组织召开支队紧急会议
4月20日早上7:30,刚刚指挥完隆昌一场灭火救援战斗的邹兴连早早地来到位于支队五楼的办公室。早上8点02分,像五年前“5.12”汶川大地震一样,没有任何征兆,突如其来的雅安芦山地震发生了。一阵剧烈的楼板晃动和窗户“噼噼叭叭”声响之后,邹兴连看见神色慌张的群众从建筑物内向空旷地带汇集。
“不好。”强烈的职业敏锐感让他立刻意识到有大地震发生。他连忙将电话打到支队指挥中心,询问地震和部队情况,并指示指挥中心一面不间断查询报告地震信息,一面将内江地震情况向四川省消防总队报告。
情况紧急!余震仍在继续。为了尽快部署地震应对工作,邹兴连立即召集全勤指挥部人员,在办公室召开震后支队全勤指挥部紧急会议。根据“5.12”抗震救援经验,邹兴连政委果断命令全市消防部队立即启动《地震救援应急预案》,全市消防官兵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并迅速做好地震救援人员、物资、车辆装备等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开拔。
20日上午10时许,省消防总队指挥中心向支队下达了增援芦山地震灾区的命令。由于准备充分,总队命令刚一下达,支队第一批50名参战官兵和9辆救援车辆便在他的带领下奔赴地震灾区。
宝兴!宝兴!身患高血压的他徒步55公里挺进“孤岛”
20日晚7时许,持续奔袭近10个小时的50名内江消防官兵一行,终于克服交通拥堵等困难,到达震中芦山。此时,芦山地震发生已经整整超过九个小时,来自全国的救援力量正马不停蹄地赶往各个受灾点。但是,紧临芦山县的宝兴,则因通往外界的道路、通信中断,一度成为“孤岛”。宝兴情况不明,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得知这一消息后,已经连续两顿粒米未进的邹兴连顾不上吃饭,立即前往四川省消防总队前方指挥部请战增援宝兴。
“从芦山县城沿龙门镇、双石镇,向宝兴县展开搜救,并及时报告灾情。”省消防总队前方指挥部向邹兴连下达了救援命令。为了尽快抢救遇险群众,支队50名参战官兵不顾路程疲劳,马不停蹄地赶往指定地点,并沿途搜救被困群众。
20日晚9时,支队官兵抵达芦山县龙门镇,并沿途询问当地群众。幸运的是,官兵所过之处,除房屋受损严重外,没有发现被困和急需转移的群众。由于山体塌方,双石镇前往宝兴县的道路被掩埋,交通中断,车辆无法前进。要前往宝兴,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徒步行进。早一分钟挺进宝兴,被困群众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21日凌晨4时,到达双石镇后,邹兴连果断下令:徒步向宝兴挺进。水、帐篷、食品、轻型救援装备和破拆工具,弃车步行的支队参战官兵每人身上负重平均超过40斤。整理装备,清点器材……从20日到21日,连续三十多个小时没休息的邹兴连带头背起单兵装备出发。看到老首长十分疲倦,战士们抢着要替他背装备。
“大家都很辛苦。还能走,我自己背”。邹兴连谢绝了战友们的好意。
余震不断,山高路窄,飞石乱溅,路面湿滑。邹兴连一路为官兵打气。经过50余公里的急行军后,邹兴连一行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于21日下午抵达宝兴县城。内江消防成为率先进入宝兴县城的救援力量之一。而此时,他已经40多个小时没休息了。 经过简单的休整,邹兴连又带领官兵投入到宝兴县人员搜救工作当中。
行军途中,支队参谋长胡华明十分担心邹兴连的安全。在整个救援队伍中,只有他知道邹兴连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如果过度疲劳脑血管破裂,容易引起中风。从双石镇出发后,胡华明给具有医学知识背景的上等兵谭爽安排了一项特别任务,跟紧老首长邹兴连,注意他的身体反应,并提醒他吃药休息。
“由于长时间没得到休息和过度疲倦,邹政委在行军途中高血压症状比较严重,在当时道路不通、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一旦病情复发,后果不堪设想。”谭爽介绍道,队伍中年龄最大、兵龄最长的邹兴连和战友们一起翻山越岭,急速行军。所幸的是,邹兴连的高血压没有复发。
最危险的地方,邹兴连总是队伍的安全后盾
由于频繁的余震,在通往宝兴的路上塌方、滑坡等震后次生灾害不断。支队官兵的宝兴之路险象环生,困难重重。
每次遇到危险的路段,邹兴连总是将官兵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每次遇到危险的路段,他总是选择和兄弟们一起面对。在灾区,他对官兵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是一个整体,任何一名参战官兵出现意外,救援行动都是不成功的,我们也无法向组织和官兵家属交待。
4月22日,《人民日报》在要闻版配发了一幅图片。图片展示的是,在通往宝兴县城的路上,山体塌方,山石滚滚,内江支队官兵分批奔跑,快速通过阻塞点的场景。而在塌方地段的另一侧,邹兴连正密切注意着快速奔跑的支队官兵。
据支队参战官兵、内江支队东兴区中队中队长助理刘春超介绍,《人民日报》图片上介绍的地方是距离宝兴县城两公里远的一处滑坡地段。
受余震影响,该路段山体松动,山石不断滚落,从双石镇前往宝兴三四千人的救援队伍被挡住了去路。有的救援队伍试图强行通过,但有官兵被飞来的山石砸伤,所携带的装备也被砸烂。该地段成为挺进宝兴途中遇到的最危险的地方。前方两公里就是宝兴县城,冲过该路段就基本安全了。待该路段山体结构相对稳定,山上飞石减少后,官兵们希望邹兴连政委先行通过危险区,以免人为跑动次数多了之后
引起更大的滑坡和滚石。但是,邹兴连拒绝了战友们的请求,他坚持留在最后,等到所有官兵都安全通过该路段后自己才通过。
“在通过宝兴县城的路上,塌方地段和危险的地方有很多。”支队特勤中队指导员陈孝辉介绍,每遇到这种情况,邹兴连总是反复观察地形地貌,确保相对安全才组织官兵通过;官兵通过时,他也精神高度集中地站在一边,在观察山体情况的同时提醒官兵注意安全。
22日凌晨4时许,一次强度较大的余震突袭宝兴。正在宝兴中学二楼休息的支队官兵被摆晃的大楼震醒,官兵们纷纷起身冲出教室。又有发生余震了!邹兴连起身赶紧跑到楼道拐角处,一边用手电筒引导官兵,一边提醒大家不要拥挤有序疏散。在邹兴连的引导下,支队官兵全部安全疏散。
在最危险的地方,邹兴连总是队伍的安全后盾。正是在邹兴连“安全第一”的理念指导下,芦山地震救援中,支队官兵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有效避免了数起意外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