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本
诚信为本

解析成都旧厂房消防改造设计要求

更新时间:2018-05-11 17:56:26

  1 某旧厂房基本情况

  1. 1 概况

  某厂房位于成都某业园区,南侧为霞胜路; 东侧为河道及胜浦路; 西侧为相邻工业用地; 北侧为河道。

  项目总用地面积50 001平方米 ,总占地面积22 517平方米 ,总 建 筑 面积44550平方米 ,绿化率31. 61% 。共有4幢建筑单体,分别为门卫、2幢办公用房、1幢主厂房。

  1.2改造目的

  本次改造为该厂区的主厂房。主厂房的建设设计时间为2007年6月。原始设计消防定性为丙类二级厂房。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均不超过8 000平方米 ,均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主要依据为老的成都消防设计规范: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及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目前,厂方希望在使用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优化平面布局,同时根据新分布的消防设计规范及总结的相关经验,对项目的消防设计进一步优化,将其改造为一个消防标准较高的厂房,为今后的生产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1.3原厂房消防设计现状

  消防部门通过和厂方的交流,以及对目前整体建筑群的现场考察,确定目前厂房环境现状如下:

  ①目前厂房周边为环形消防车道,车道宽度6 m,转弯半径12 m,道路路面保持完好,路面各种井盖经测试确定能够承受消防车压力,满足消防车通行及所需转弯半 径的要求;

  ②平面布局微调后防火分区面积满足新规 范要求,且防火分区轮廓保持原样。建筑现状优良,没有破坏性开洞之类的情况,结构安全性检测合格;

  ③消防设备按时定期做检查并维护,现状良好,经测试能够正常运转。厂房本身不需要考虑节能设计,保温材料 没有修改的需要。

  2 建筑内部的消防设计改造

  目前,旧厂房需要调整的部位,按建筑消防设计分析如下: 原设计疏散方式为车间内跑道外围一圈环形安全区域,通过该安全区域进入楼梯间到达室外安全 区域。这种疏散方式不满足新的GB 50016-2014《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的要求。

  针对该问题,消防部门共有两个解决方案:

  ①将室内安全区域改造成避难通道,同时按规范要求每个开向避难通道的门都设置一个6平方米的前室;

  ②将室内安全区域改造成疏散走道,所有室内不利点的疏散距离都直接算 到楼梯间门口。

  按第一个方案考虑,将室内安全区域改造成避难通道,每个开向避难通道的门都设置一个6平方米的前室,对厂方使用影响太大,平面形状不完整,无法实施。经过多方考虑,消防部门建议厂方选择第二个方案,将不利点的疏散距离算到楼梯间入口。

  经过平面疏散距离的计算且为了尽量不影响车间内部使用,考虑增加三部室外疏散钢梯。每部室外疏散钢梯的梯段宽度均为1.5m,同时满足《建规》6. 4. 5 条的各项要求,增加楼梯位置见图2。

  按《建规》7.2.5条,每个防火分区设置两个消防救援窗,窗口玻璃应易于破碎,并设置可在室外易于识别的标志。在每个防火分区的适当部位都增设了消防救援窗,同时控制消防救援窗的距离小于20m。

  3 电气及供水方面消防设计改造

  (1)厂房1~2层吊顶内部管线较多,虽然没有可燃物,但是,消防部门考虑到管线老化及有可能产生的附着在吊顶内管线上的积尘,所以增设吊顶内喷头,该喷头为上喷,同时增设感烟探测器。设计同时考虑不影响支管管径和报警阀数量。

  (2)原来消防两路给水一路来自市政消防供水,另外一路来自基地旁河道并设置了消防取水码头。根据现场查勘,市政消防供水保持完好,没有安全隐 患。但是河道供水有一定的风险,

  ①消防取水码头目 前现状比较老化且有下沉现象,消防车到达非常困难;

  ②从这几年的水位高度情况来看不是很稳定,尤其是 夏天连续高温天气时河道水位非常低,这种状况下取 水非常困难。根据该情况在本次改造设计时新增设了 消防水泵和消防水箱,采用该方式后能彻底保证灭火 救援时的两路消防供水。

  (3)GB 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报警规范》)要求系统总线上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且每只总线短路隔离器保护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消防设备的总数不应超过32点; 总线穿越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设置 总线短路隔离器。

  此项目消防工程改造过程中,在充分利用原有火灾报警系统的基础上,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增加短路隔离设备及回路的重新划分。同时,原有厂房内消火栓泵通过消火栓自带的消火栓按钮启动,根据《报警规范》要求,不再通过消火栓按钮启动,而是通过火灾报警系统总线启动。因此,原建筑内预埋的消火栓启泵线管不予利用。

  4 结束语

  成都消防设计认为,旧厂房建筑改造,是一种延长建筑生命周期的有效方式,该方式能够有效的减少现代建造工作对环境的污染,能够减少人们对建筑的使用成本,是一种健康的绿色建筑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建筑本身的各项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的舒适性、美观性、安全性都是人们对它的要求,尤其是建筑的安全性是对人在建筑内工作的基本保证。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